中国江西网首页     设为首页      工作人员名单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综合新闻 勤廉信息 行业动态 产经资讯 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综合频道  >  行业动态
 
江西永新:“红色 非遗 乡情”三维普法新实践
中国江西网综合频道  2025-03-18 19:52: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裘沙沙  作者:钟胤、金飞飞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钟胤、金飞飞报道:地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江西省永新县,既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三湾改编的红色基因深植血脉,永新小鼓的鼓点传唱法治新声,宗祠里的“忠勇信义”化作调解纠纷的温情纽带。近年来,永新县以本土文化为根、群众需求为本,将普法工作融入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乡风治理,探索出一条“有红色底蕴、有文化根脉、有乡土情怀”的法治宣传新路径,让法律知识从“纸上条文”变成群众“身边故事”。

  永新县深挖400余处红色遗址、1万余件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将红色基因注入青少年法治教育。

  在贺页朵誓词广场,学生们触摸首份入党誓词真迹,聆听“80字誓词守护者”的传奇;在三湾改编纪念馆,法治课堂搬进展厅,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支部建在连上”的场景,体悟规则与责任的意义——这座荣膺2023年第四批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红色殿堂,正以创新实践激活法治基因。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万元打造永新法治公园,成为普法“网红打卡地”。全县累计开展红色法治研学12次,组织“法治小红军”模拟法庭70余场,发放红色普法读本5000余册,5万余名学生在“走、看、演、悟”中厚植法治信仰。

  国家级非遗永新小鼓,从田间地头的娱乐载体变身普法“轻骑兵”。县司法局利用永新小鼓制作的法治短视频《第三次流泪是“谢谢”》讲述了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故事,在全省普法骨干培训班展播并广受好评;县法院以“击鼓鸣冤”为灵感,设计憨态可掬的普法代言人“小阿鼓”,用鼓声传递法治强音。

  《“小阿鼓”说热点》以方言演绎赡养纠纷、邻里矛盾案例,让群众在笑声中明辨是非;法治动画《小阿鼓历险记》以闯关答题普及民法典,吸引青少年争相转发;线下“小阿鼓调解室”用俚语和鼓声化解数百起积怨。2023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小阿鼓”直播答题活动吸引3万网友参与,法治文创奖品供不应求。目前,“小阿鼓”累计发布作品120余期,覆盖受众超50万人次,“有事找小阿鼓”成为百姓口头禅,真正实现“非遗搭台、法治唱戏”。

  青砖黛瓦的宗祠曾是永新乡村祭祖议事的场所,如今化身“法治文化客厅”。永新县将“忠勇信义”的千年祖训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基因,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祠堂调解机制。

  埠前镇三门前村宗祠内,檀香氤氲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个人”谭回昌操着乡音将法理掰开揉碎:“祖宗讲‘孝为德本’,法律也要求赡养老人,这事理法皆通!”调解室内,“和为贵”楹联高悬,家风家训环绕,当事人火气顿消。全县200余名乡贤、“五老”组成的“法治说事员”队伍,通过“屋场会”“民生半月谈”讲述法治故事。埠前镇23支“老支书帮帮团”累计开展600余次法律服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调撤率达98%,实现“小事不出祠堂,矛盾不交法院”。

  聚焦新业态群体,县司法局联合县总工会走进美团、快递以及物流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精准投放“法律明白人”定制读本;曲白乡院下景区将法治宣传与书画展、非遗演出融合,让游客在山水徜徉间收获“法治伴手礼”。如今,全县建成法治公园、长廊等实体阵地20余处,新媒体普法覆盖率达92%,形成“抬头见法、触手学法”的浓厚氛围。

  从红色基因激荡的誓言到非遗鼓点跃动的法治强音,从祠堂古训浸润的和谐之道到云端课堂延伸的普法触角,永新县将法治的根系深扎于“红、古、地”交融的文化厚土之中。以群众熟悉的乡音讲述法理,以贴近生活的场景传递法治,以全民参与的载体激活治理,使普法工作既承载千年文脉的厚重,又饱含人间烟火的温度。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综合频道工作人员名单
夏少明 | 刘继平
新闻热线:0791-86780110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13576253110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