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首页     设为首页      工作人员名单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综合新闻 勤廉信息 行业动态 产经资讯 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综合频道  >  综合新闻
 
萍乡“四张名片”促知名度美誉度双提升
中国江西网综合频道  2025-06-04 15:17:50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欧阳晶  作者:刘启红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萍乡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启红)来安源看一场沉浸式演出《风起安源》、到上栗观一场璀璨烟花秀、去萍乡武功山赴一场山水之约、驻足街头巷尾品一场辣味盛宴……近两年来,萍乡市立足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着力打造“工运摇篮”“花炮故里”“户外天堂”“中国辣都”城市IP,以“四张名片”重塑城市形象,实现了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双提升,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萍乡市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该市持续擦亮“工运摇篮”红色旅游名片,促进红色消费提质增效。萍乡市致力于赓续红色基因,打造集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产业链条,大力提升安源景区管理运营水平,以红色资源带动消费。同时,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积极推动安源纪念馆等平台举办红色教育活动,着力打造红色演艺、红色光影秀等沉浸式项目,以红色文化场景带动消费。此外,该市围绕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湘赣边革命斗争三条主线,着力打造韶山—萍乡、井冈山—萍乡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红色旅游带动消费。

  上栗花炮有千余年历史。萍乡市坚持育龙头、重研发、强燃放、拓市场的理念,刺激烟花产业消费需求。该市加大文化附加值高的创意烟花产品研发力度,推动烟花产业前端向科研设计延伸,后端向文化创意、服务延伸,打造属于萍乡烟花的“微笑曲线”。加大焰火燃放企业培育力度,策划一批“烟花进景区、进赛事、进庆典”营销活动,在武功山帐篷节、辣文化美食节和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大型主题烟花晚会,拉动城市文旅新消费。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办好烟花爆竹展销会,建立烟花爆竹交易展示中心,促进上栗花炮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量双提升。数据显示,上栗烟花已远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突破20亿元。

  上千米的海拔差,为萍乡武功山全域发展“户外+”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截至目前,该景区已连续举办了17届国际帐篷节、8届越野赛、9届环鄱阳湖自行车赛以及全国露营大会等户外赛事活动,形成了多条户外穿越线路。当前,萍乡市充分发挥武功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加快建设文旅产业园,以武功山为龙头,带动芦溪凤栖文旅产业园区、安源文旅产业园区、上栗杨岐山文旅产业园区发展。创新“武功山+机器人”等场景应用,让“户外天堂”品牌传得更广、叫得更响、影响更大。同时,以“萍乡十大文旅消费”新场景为重点,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房车露营、户外探险、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切实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品质,推动武功山的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去年10月,萍乡市以独特的辣味文化获得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认证,获评“中国生态美食地标辣文化之都”生态食材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萍乡市以辣为媒,挖掘辣的元素,做活辣的文章,推动辣的经济,在辣文化、辣产业上绵绵发力。做强“辣食”产业,该市着力推广莲花血鸭、萍乡小炒肉等辣味美食,大力发展辣味食品、零食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花蝴蝶、黄家将等一批本土辣食品企业,推进食品科技产业园和萍乡辣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萍乡特色的辣味品牌。做优“辣城”街区,着力打造以玉湖美食街、武功山“特种兵”辣文化美食街、南正街、安源老街为代表的四大“辣美食街区”,打造一批“辣街”“辣巷”“辣园”,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综合频道工作人员名单
夏少明 | 刘继平
新闻热线:0791-86780110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13576253110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