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首页     设为首页      工作人员名单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综合新闻 勤廉信息 行业动态 产经资讯 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综合频道  >  综合新闻
 
江西省主持参与的五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缘何量质齐升
中国江西网综合频道  2024-07-09 10:39:39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吴宣  作者:陈旻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我省主持参与的五项科技成果获奖。在这场“国家级竞赛”中,我省取得了近年来最佳成绩,获奖项目量质齐升。此次我省获奖项目有何特点、科技成果如何培育,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析。

  收获硕果

  “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评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获奖项目实现量质齐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负责人刘清梅表示,由于2021、2022年度都没有颁发国家科学技术奖,积累了3年的项目角逐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难度较过去大幅提升。今年,省政府提名的8个主持项目中两项获奖,同时我省参与完成的项目有3项获奖。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主力军,我省主持完成的两项获奖科研成果均由高校完成。华东交通大学主持的《复杂应力环境下软弱土基坑工程安全控制绿色高效技术》项目,获发明专利94项,成果应用在20余个省市800余项工程,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南昌大学主持的《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催生出全新的多糖营养健康食品绿色制造产业,该成果获发明专利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获奖项目来看,我省优势学科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成果呈现向上向好态势。此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分布在航空、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我省重点产业以及食品、土木建筑等传统优势学科。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凸显,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均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厚植沃土

  如果说,获奖项目是果实,那么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是关键。近年来,我省连续多年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有一组数据可见一斑: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我省2023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0.27%,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6位,10年间进步显著,比2012年提升了9位。

  刘清梅告诉记者,对于培育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科研项目,省科技厅有一套全流程服务,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遴选,选取一批我省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前期培育,原则上每年培育10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培育经费,近4年重点培育了40多个项目。到了申报阶段,对于有需求的项目团队,省科技厅邀请院士专家进行辅导,请专家对项目开展成果评价,并指导团队撰写提名书等。此外,我省以重点领域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链式创新体系,一方面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技术攻关任务,开展产业链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航空、稀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江西造”“江西研”重大创新成果。

  布局“明天”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相较以往成绩可喜,但从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情况来看,我省创新基础与周边省份相比仍然较为薄弱。当前我省正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更多的科研项目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我省重点优势产业,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主动联合省外优势科研力量,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有组织的协同攻关,争取产出更多具有竞争力、与我省产业匹配度高的优秀科技成果。譬如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精准调控与智能自动化系统,研发物质流进出厂优化调度系统、装备智能巡检系统等,为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多项核心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深入挖掘和培育具备冲击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项目,组织院士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竞争力。同时,加强获奖成果的宣传和产业化。聚焦成果转化链条的前、中、后环节,引导高校院所面向市场,通过宣传推介、政策引导等形式,扩大科技成果影响力,强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开办全省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班,加速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落地和市场应用,为江西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综合频道工作人员名单
夏少明 | 涂文辉 | 刘继平 | 张建国 | 李小平
新闻热线:0791-86780110
服务合作:0791-86847505 13576253110
投稿邮箱:jxwzh2023@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