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带动注入发展动能
前不久,水北商会会员企业江西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椰子灰”冰淇淋在国际食品展上斩获金奖。这款以牛奶和椰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吸引了来自日本、越南、泰国等地的客户洽谈对接。
位于水北镇的天凯乐厂区内,生产线上一派繁忙。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龙翔飞介绍,公司结合地域特色,创新生产出水北豆腐冰淇淋、辣椒冰淇淋、新余蜜桔冰淇淋等多款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天凯乐也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创新型冰淇淋品牌,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
“公司员工大部分为周边村民,我们优先招聘残疾人、脱贫人员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他们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00元以上。”龙翔飞告诉记者,“生产原料也优先从本地收购,平均每年采购绿豆100多吨、糯米100多吨、新余蜜桔50多吨,为本地农产品扩大了销路。”
在新余,像天凯乐这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龙头企业还有不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万企兴万村’工作的切入点。”新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谢云萍说,近年来,新余各级商会组织注重发挥会员龙头企业优势,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通过多种载体开展村企联营,不断优化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乡村自我造血能力,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走出了村企共营共赢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新余蒙山实业有限公司1500亩新余蜜桔果园内,工人们正在劳作。“作为龙头企业,我们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该公司总经理丁友生说,公司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多户农户种植新余蜜桔,每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公司还大力推广蜜桔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新余蜜桔品质。
龙头企业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在安仁商会会员企业钤阳米业位于分宜镇横溪村的优质稻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劳作。前些年,钤阳米业将横溪村的800余亩“泥浆田”“冷水田”开垦成适合优质稻种植的良田,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产业基地,与分宜镇横溪、水东、桥边等村庄的109户脱贫户签订保底分红入股协议。目前,这109户脱贫户每年能拿到近30万元分红,如果算上田地租金以及整田、抛秧、除草的劳务费用,109户脱贫户每年实现增收上百万元。
合作帮扶培育经营主体
“万企兴万村,一头是经过市场锤炼、谋求更大发展的民营企业,一头是经过脱贫攻坚形成一定实力、渴望继续发展的村级集体。根基在合作,成败在经营效益。要实现‘1+1>2’,带动更多乡村增收致富,关键是做好产业引导和经营主体培育。”孔祥筛说,近年来,在各级商(协)会的带领下,新余广大民营企业投身乡村,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乡村共富,同时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
钤山镇金鸡布村有耕地1526亩、山林3700亩,过去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一个地方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就得靠产业,如果全都外出务工,青壮年纷纷离开,又怎么能发展呢?”金鸡布村党支部书记万耀根说,在种上黄茶之前,产业、人才、资金、项目都是困扰金鸡布村发展的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6年,在当地商会的对接协调下,新余品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花来到金鸡布村。被金鸡布村发展产业的诚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打动,王春花在村里流转500亩荒地,种上了从浙江引进的黄茶。时至今日,品茗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周边10个乡镇村民发展黄茶产业。今年上半年,品茗农业在金鸡布村又新增黄茶种植面积2000多亩。
万耀根介绍,黄茶已成为金鸡布村的富民产业,现在全村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务工农户每人每年可获得务工收入2万余元。
在水北镇琴山村,油茶林分散在各家各户,村民们产出的茶油经常滞销。“商会+弱村”帮扶开展后,水北商会捐资50万元,连同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共同打造油茶深加工产业基地。村民有了身边的榨油厂,从此不用发愁茶油销路,有些村民还做起了茶油经纪人。2022年,琴山村集体收入达25万元。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才短缺已成为乡村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谢冬生说,在培育产业的同时,安仁商会汇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带动乡村经营主体和乡土人才发展。
孔祥筛告诉记者,为培养更多农村致富带头人,达到深度帮扶目的,新余按照“乡镇商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架构,成立了市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在乡镇则由乡镇商会跨区域成立了若干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
目前,新余市乡镇商会单独或联合组建了工厂化养鱼、果冻橙等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9个,建成培育中心1个、实训基地12个,培训致富带头人600多人。与此同时,新余市各商(协)会和民营企业结合乡村优势特色,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扶机制,建立帮扶项目327个,培育了29个产业项目作为示范基地,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