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张 立、贺旭昱、吴新展摄影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日益突显。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能吃到“暖心饭”“放心饭”已经成为现阶段养老工作的重点。
一大早,走进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爱心家园”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洗菜、切菜、配菜、淘米、烹饪……大家齐齐上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东阳村相关负责人也早早来此“监工”,大家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村里的老人在“爱心家园”吃得暖心、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我们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都到村里的‘爱心家园’吃饭,每餐都有4到5个菜,荤素搭配,菜也烧得软烂,都能吃得动,还不收费,真是太幸福了。”90多岁的童永瑞放下手中的碗筷,两眼眯成了一道缝。

芦溪镇东阳村位于县城东郊,辖10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农户720户,总人口3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71人、80岁以上老人75人、90岁以上老人12人。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劳务收入,每年有1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百余人就近务工或陪读,一年中有10个月左右的时间村里只有孤寡、留守老人在“坚守阵地”,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特别是“吃饭难”成了最大的问题。一直以来,东阳村孤寡、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问题的重点不是没有“料”,而是没人“做”,每年子女都会为留守老人备足生活所需,政府也有许多政策性或民生领域的补贴,但许多老人为了方便省事通常就吃白米粥或面条,少数身体状况好的会自己动手做,但也是相当简单,经常糊弄了事。

近年来,芦溪镇积极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依托“爱心家园”全覆盖,重点解决留守、孤寡、高龄、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目前,芦溪镇已有20家“爱心家园”投入运营,不仅大大便捷了当地老年人用餐,也营造了良好的尊老爱老社会氛围,爱心企业、乡贤、热心村民捐款捐物热情高涨,辖区上下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助老蔚然成风。
|